白附子

 独角莲(学名:Typhonium giganteum)是天南星科犁头尖属的植物 , 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
形态特征独角莲的块茎倒卵形 , 卵球形或卵状椭圆形 , 大小不等 , 直径2-4厘米 , 外被暗褐色小鳞片 , 有7-8条环状节 , 颈部周围生多条须根 。通常1
-2年生的只有1叶 , 3-4年生的有3-4叶 。叶与花序同时抽出 。叶柄圆柱形 , 长约60厘米 , 密生紫色斑点 , 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叶片幼时内卷如角状(因名) , 后即展开 , 箭形 , 长15-45厘米 , 宽9-25厘米 , 先端渐尖 , 基部箭状 , 后裂片叉开成70度的锐角 , 钝;中肋背面隆起 , I级侧脉7-8对 , 最下部的两条基部重叠 , 集合脉与边缘相距5-6毫米 。花序柄长15厘米 。佛焰苞紫色 , 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 , 长约6厘米 , 粗3厘米;檐部卵形 , 展开 , 长达15厘米 , 先端渐尖常弯曲 。肉穗花序几无梗 , 长达14厘米 , 雌花序圆柱形 , 长约3厘米 , 粗1.5厘米;中性花序长3厘米 , 粗约5毫米;雄花序长2厘米 , 粗8毫米;附属器紫色 , 长2-6厘米 , 粗5毫米 , 圆柱形 , 直立 , 基部无柄 , 先端钝 。雄花无柄 , 药室卵圆形 , 顶孔开裂 。雌花:子房圆柱形 , 顶部截平 , 胚珠2;柱头无柄 , 圆形 。花期6-8月 , 果期7-9月 。
地理分布【白附子】中国特有物种 , 产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 。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有栽培 。
生长习性生于荒地、山坡、水沟旁 , 海拔通常在1500米以下 。为该属分布最广、在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的一种 。

白附子

文章插图

 
白附子的功效和作用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 。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 。祛风痰 , 定惊搐 , 解毒散结止痛 。用于中风痰壅 , 口眼歪斜 , 语言涩謇 , 痰厥头痛 , 偏正头痛 , 喉痹咽痛 , 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 , 毒蛇咬伤 。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给小鼠腹腔注射 , 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 , 制禹白附较生禹白附作用较强 。禹白附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对硝酸士的宁和戊四氮唑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 。亦有报告指出 , 禹白附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 制白附子比生白附子的镇静作用强 。但两者皆无抗惊厥作用 。
2、抗炎作用
禹白附粉混悬液或煎剂给大鼠腹腔注射 , 结果显示其均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炎症的肿胀度;两种制剂给小鼠腹腔注射 , 亦能显著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 。禹白附粉混悬液给大鼠腹腔注射 , 尚能显著降低酵母性关节炎的肿胀度 。
3、祛痰作用
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 , 均有显著祛痰作用 。
4、抗破伤风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禹白附蛋白预防和治疗用药 , 对小鼠肌肉注射破伤风毒素引起的破伤风均有对抗作用 , 能使动物存活率显著增加 。小鼠静脉注射破伤风毒素后 , 再肌肉注射禹白附温浸剂、水提液、醇提液及腹腔注射水提液 , 结果显示其对破伤风均有效 , 效果与氯丙嗪相近 。
5、消除黑色素
中药白附子具有消除面部黑色素作用 。用白附子研末于睡前洗脸并以白蜜涂于纸上贴面上 , 则面部黑色素斑可渐消退 , 《本草经疏》载:白附子“性燥而升 , 风药中阳草也 , ……风性升腾 , 辛湿善散 , 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 。”
白附子

文章插图
白附子的药用价值(一)禹白附的药理作用
1、镇静:本品温浸剂小鼠腹腔注射与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 , 并随剂量增大 , 镇静功效增强 。
2、抗结核杆菌:本药注射液对豚鼠感染人型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并随剂量增大 , 抗结核效果增强 。
(二)关白附的药理作用
1、消炎镇痛关附甲素能明显抑制蛋清、5一HT及甲醛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 。
2、减慢心率关附甲素注射对豚鼠心动过速有明显的减慢心率作用 , 是关附甲素直接作用于窦房结引起的 。关附甲素静注有对抗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 能显著降低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 。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使心肌传导速度减慢 , 从而阻滞了折返的发生 。并进一步认为关附甲素减慢传导是通过对快钠通道阻滞的结果 。
4、稳定细胞膜和降低血管通透性关附甲素对低渗、加热、低pH和皂素引起的溶血 , 均有明显的保护功效 , 说明关附甲素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关附甲素皮下注射能显著降低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
5、提高耐缺氧关附甲素腹腔注射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 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
白附子

文章插图
白附子的副作用白附子品有毒 , 宜慎用 。
【用法用量】:煎服 , 3~6克 。研末服 , 0.5~1克 。内服宜炮制后用 。外用生品适量 , 捣烂外敷 。
【使用注意】:阴虚血虚动风或血热盛动风者 , 以及孕妇均慎用 。生品一般不内服 。
1、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有小毒 。《大明本草》:无毒 。
2、毒理试验LD50制白附子小鼠静注的LD50为32.58g/kg±2.05g/kg 。生禹白附小鼠静注的LD50为29.57g/kg±2.7g/kg , 与制禹白附的LD50无明显差异 。关白附之关附甲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21.69 mg/kg+22.49mg/kg 。小鼠静注的LD50为134mg/kg 。95%可信限为116~154mg/kg 。毒性反应:制禹白附小鼠静注多数在20分钟内死亡 。死亡前表现呼吸变慢 , 倦卧不动 , 或有短时惊厥 。制禹白附子小鼠灌服180g/kg , 3天内均无死亡 。兔灌服40g/kg , 未发现有异常变化 。以上说明制禹白附静脉注射有严重的毒性反应 , 可导致动物死亡 , 但口服没有明显毒性反应 。
3、临床观察生关白附有毒 。制禹白附、制关白附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可有内热升火或胃不适反应 。长期水煎服没有明显副作用 。生禹白附与南星、半夏相似 , 煎汤饮服无毒 , 药渣可能有毒 。
4、美容方面的副作用
白附子的副作用是有的 , 例如很多爱美女士会利用白附子做面膜 , 但一晚上过后会发现脸部有些红肿 , 这个和白附子是有关系的 , 因为白附子的药性属温 , 味辛 , 是带有毒性的 , 所以会导致出现红肿现象 。在使用前应该听取医生的指导 。
白附子的使用禁忌血虚生风、内热生惊及孕妇禁服 。

    推荐阅读